1.关于天气的纪录片有吗?

2.太空中的航天员需要看“天气预报”吗?

3.大自然还有哪些奇妙的现象

4.炎炎夏日遇强对流上海多地突降冰雹!为何会出现这种极端天气?

5.月球上唯一可以用来描述天气的要素是?

6.天文现象有哪些呢?~~~

关于天气的纪录片有吗?

宇宙中发生的天气_宇宙中奇特的天气现象

以下是一些关于天气的纪录片推荐:

1.?《风暴之下》:这是以第一视角展现激烈天气以及灾害天气后果的参与型自然纪录片。导演作为追风者与一群天气追逐者一起走遍华夏大地,感受不同的风暴,探讨风暴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2.?《蔚蓝之境》: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自然资源部联合出品。该片以中国近海为舞台,从季节、潮流、滨海湿地、海岛、海湾、生存挑战等多个角度,讲述海洋生物的故事,呈现神秘、壮阔、活力的蔚蓝之境。

3.?《地平线系列:宇宙中最狂野的天气》:通过参观先进的实验室和使用神奇的 CGI 图像,再现太阳系其他行星或宇宙中数百万光年以外的行星上的天气,构建出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让观众感受到地球之外的极端天气现象。

4.?《完美星球》:其中的第三集《天气》以“风”为线索,展示了风如何影响气候,以及不同地区的生物如何在各种天气条件下顽强生存。同时也对比了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及给部分生物带来的生存威胁。

5.?《晴雨梅天》:这部纪录片聚焦东亚地区独有的梅雨天气气候现象。沿着每年六月至七月我国长江流域和台湾地区上空形成的准静止锋,探索人与自然在梅雨季节中的交互。

6.?《当天气改变历史(精编版)》:重点讲述了当今气候的变化、极端天气的出现以及其对历史事件的影响等。

7.?《气象大观》:英国制作的纪录片,首播于 2002 年,向观众展示了各种气象现象及其相关知识。

8.?《气候的反击》:由韩国 MBC 电视台和中国中央电视台合拍,介绍韩半岛和东北亚地区因气候变化而面临的问题,并对 2100 年的地球可能出现的变化进行预测。

9.?《天气档案》:加拿大的纪录片,每一集都通过气象学家、天气观测员、农民、飞行员和野外导游等专业人士的视角,带领观众了解各种天气现象。

10.?《天问大气》:该节目探秘了产生极端气候背后的原因,帮助观众深入了解极端气候给生活带来的影响。

太空中的航天员需要看“天气预报”吗?

太空中的航天员需要看“天气预报”。

太空中的天气主要指的是太阳活动的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太空辐射状况。太阳活动会对太空中的无线电通讯、地球磁场和气候产生影响。因此,航天员需要了解太阳活动的状态,以制定合适的通讯和导航策略,同时确保自身的安全。

太空中的航天员还需要关注太空环境中的微小颗粒和气体分子的变化。这些微小的颗粒和分子可能会对航天器和航天员的设备产生影响,甚至可能对航天员的健康构成威胁。因此,了解这些颗粒和分子的分布和变化,对于航天任务的顺利进行非常重要。

此外,太空中还有来自地球的大气、流星体和陨石等潜在危险。这些物体在特定的轨道上可能会对航天器和航天员构成威胁。因此,航天员需要了解这些物体的位置和速度,以便采取适当的规避措施。

航天员在太空行驶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失重环境下的移动:太空中失重环境使得航天员无法像在地球上一样行走。为了在太空中移动,航天员需要学会使用设备,如喷气背包、机械臂等,以帮助他们在微重力环境中移动。

2、防护辐射:太空中的辐射包括太阳风、银河宇宙线等,这些辐射对航天员的健康可能产生严重威胁。因此,在太空中,航天员需要注意防护辐射,穿着专门的太空服和采取特定的防护措施,如限制辐射时间、避免高辐射区域等。

3、保持水分:在太空中,航天员需要特别注意保持水分。由于微重力环境,体液可能会在身体内漂浮并聚集在头部或肺中,因此,航天员需要通过特殊的饮水方式,如将水分吸入肺中或使用湿巾等来保持身体的水分。

4、太空中的工作和生活:航天员在太空中需要应对许多不同于地球上的工作和生活问题。例如,由于失重环境,航天员需要使用特殊的餐具和食品来吃饭;由于没有地球上的大气层保护,航天器可能会受到太空尘埃和微小陨石的撞击,因此,航天员需要注意对航天器的维护和保护。

大自然还有哪些奇妙的现象

大自然奇妙景象有彩虹、流星雨、闪电、海市蜃楼、“假日”现象、极光、球状闪电、赤潮、火焰龙卷、日食等等。

1、彩虹

彩虹,又称天弓(客家话)、天虹、绛等,简称虹,是气象中的一种光学现象,当太阳光照射到半空中的水滴,光线被折射及反射,在天空上形成拱形的七彩光谱,由外圈至内圈呈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2、流星雨

流星雨是在夜空中有许多的流星,从天空中一个所谓的辐射点发射出来的天文现象。这些流星是宇宙中被称为流星体的碎片,在平行的轨道上运行时以极高速度投射进入地球大气层的流束。

3、闪电

闪电,是云与云之间、云与地之间或者云体内各部位之间的强烈放电现象(一般发生在积雨云中)。通常是暴风云(积雨云)产生电荷,底层为阴电,顶层为阳电,而且还在地面产生阳电荷,如影随形地跟着云移动。正电荷和负电荷彼此相吸,但空气却不是良好的传导体。

4、海市蜃楼

海市蜃楼,又称蜃景,是一种因为光的折射和全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其的形成与天气形势、气象条件、地理位置、地球物理等有密切联系。海市蜃楼在海上或陆地上均可以看到。其特点是同一地点重复出现和出现的时间一致。

5、“假日”现象

天空同时出现三个太阳的一种奇异的现象。在天空出现的半透明的薄云里面,垂直地悬浮着许多细小的正六角形冰柱,偶尔它们会整整齐齐地垂直排列在空中,就会发生非常规律的折射现象。

光线从冰柱的一个侧面射入,又从另外两个侧面射出,产生了反射和折射。这三条光线射到人的眼睛中。

炎炎夏日遇强对流上海多地突降冰雹!为何会出现这种极端天气?

今年的气候十分极端难以捉摸

今年全球的气候都十分多变并且极端,全球各个地区都出现了极端的高温情况,比如以往环境舒适的欧洲各个国家也都出现了四十度的高温;而我国国内也有很多城市和地区出现了严重的高温情况,初步统计受到高温影响的居民已经达到了九亿多人,可见高温对居民们的生活影响十分巨大,甚至造成了好几起居民因为高温中暑而死亡的情况;同时今年的气候不仅仅只有高温,在高温之后还会出现强烈降雨乃至是冰雹的极端天气,十分怪异。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过度导致高温情况

人类文明自从工业革命爆发之后,一直在不断的发展工业,并且如今各个国家的工业产业已经在扩大,这也导致工业排放的废气数量十分庞大,其中就有很大一部分温室气体;同时人类的用电和其他活动都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最终导致如今的地球环境遭到破坏,全球的气温都在不断地升高,比如格陵兰岛就出现了大量冰块融化的情况;所以今年出现的大量极端天气很有可能就是因为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导致的。

人类应该重视起来保护地球环境

虽然在宇宙中有无数颗和地球一样的宜居星球,但是人类的科技如今还没有办法前往这些星球生活,所以地球目前来说还是我们人类唯一的栖息地,需要全体人类共同保护地球环境;比如人类应该减少工业废气的排放量,同时减少一些煤炭发电,多使用风力发电,水力发电以及太阳能发电等等方式,都可以大大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同时人们在生活的过程中也可以尽量进行低碳生活,就可以有效的保护地球环境。

月球上唯一可以用来描述天气的要素是?

月球上唯一可以用来描述天气的要素是气温。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然卫星,它的表面条件极为恶劣,没有大气层、水和生命等地球上常见的自然要素。因此,月球上的天气与我们地球上的天气完全不同。

在地球上,我们可以通过感受温度、湿度、风速、风向、降水量等多种要素来描述天气。然而,由于月球没有大气层,所以不存在风和雨等天气现象。同时,月球也没有云,因为云的形成需要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因此,气温成为了描述月球天气的唯一要素。

月球上的气温极为极端,表面温度可以在-180℃到+130℃之间变化。在月球的白天,阳光直接照射到的地方,表面温度可以高达+130℃,而在夜晚则会骤降至-180℃左右。这种极端的温度变化对任何生物来说都是致命的。

此外,由于月球没有大气层的保护,它表面受到的太阳辐射和宇宙射线的辐射都比地球强得多。这些辐射会对月球表面产生腐蚀和剥离作用,导致月球表面不断地演化。

月球上三种与地球不同的天气现象:

1、昼夜温差极大:由于月球没有大气层,无法像地球一样通过大气层的保温作用来缓和昼夜温差,因此月球上的昼夜温差极大。在月球的白天,阳光直接照射到的地方,表面温度可以高达+130℃,而在夜晚则会骤降至-180℃左右。这种极端的温度变化对任何生物来说都是致命的。

2、日照时间长:由于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同,所以月球上的一天相当于地球上的一个月。在月球的一个白天中,日照时间长达14个地球日,而在一个夜晚中则长达10个地球日。这种长时间的日照和黑夜对月球表面的物理和化学过程产生巨大影响。

3、没有风雨雷电等天气现象:由于月球没有大气层,所以不存在风和雨等天气现象。同时,月球也没有云,因为云的形成需要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因此,月球上没有风雨雷电等天气现象,这使得月球表面更加干燥和稳定。

天文现象有哪些呢?~~~

自从2007年2月来到知道,已经积累了9999个回答。今天一天,都在期待一个可以发挥的问题,希望用一个精彩的回答,留下一个难忘的里程碑。

很荣幸,在夜深之时能够看到楼主的问题,希望能用这个回答,为楼主提供一些帮助,也给自己一份留念。

回答可能会比较长(可能会花1-2天的时间),我会不断的进行修改,补充内容,呵呵~^_^~如果不介意,在没有回答完成之前(完成我会提醒,并且删除这一段),希望不要进行采纳和追问,谢谢~O(∩_∩)O~

一.七曜的舞蹈

或许七曜这个概念,对于普通人来说,还比较陌生。实际上,每一颗星球的名字,都是如雷贯耳。分别是太阳、月亮,以及金木水火土五颗行星。同其他天体不同,因为会在黄道附近运行,所以也会出现格外多的天象。在天象表中,70%以上,都是七曜精彩的表演。

不仅仅是天象频率高,更是因为显著,除了水星,其他天体在大城市的夜空中也能轻易的观测到。可以说,城市的天空,绝大多数由它们来点缀。

太阳——日食

太阳用它的光芒,滋养了地球上的万物。但正是它巨大的光芒,可以掩盖所有的星光。出了一个时刻——日食。日食分为三种,全食,环食和偏食。

上面是一张日全食的,在不同时间时刻,都有着炫丽的表演。最中间是食甚时分,可以看到在长时间曝光的后,清晰可见的日冕。左右两个太阳,分别是食既和生光时分,因月球表面的山峦起伏,可以在特定位置露出太阳光,形成贝利珠。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日冕和贝利珠,都是极有价值的目标。

此外,日全食还有着相当高的科学价值。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正是依靠日全食才得以证明。此外,观测距离太阳很近的天体,譬如水星、金星或者是近日的彗星,日全食都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因此,每逢日全食,都会有诸多天文爱好者,不远千里为得一见。

相比之下,日环食、日偏食的欣赏价值,就没有这么高了。不过依然能发挥才智,拍摄出非常有创意的照片。这是2012年5月21日的日环食,怎么样,把日食似的太阳当做求婚的戒指,这样的表白,恐怕会让女孩难忘终生吧?

下面是一张日偏食的,虽然天气不甚理想,但是运气加上技术,也派出了非常精彩的摄影作品。

2.月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明月在我们的文化中,象征着纯洁与思念。不仅于此,每月周游天球一周的婵娟,也会给我们带来非常精彩的天象。前面已经说过,70%的天象来自七曜,而在七曜之中,70%的天象由那轮明月所贡献。

(1)月相

因为月球绕地球的公转,地球观测到的月面(永远是月球的正面),和月球接受阳光照射的一面,两者之间的角度会出现周期性的变化。因此导致月球出现的时间和月球形状的变化,称之为月相。关于月相的形成,在自然课本,或者地理课本中就会有详细的记述,这里我就不多费口舌了。

不同的月相,为我们的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摘录几句供楼主欣赏:

娥眉月: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暮江吟》白居易

“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章台夜思》韦庄

上弦月: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枫桥夜泊》张继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渔火是瓜州?”——《题金陵渡》张祜

满月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静夜思》李白

下弦月

“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鸟鸣涧》王维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山石》韩愈

娥眉月(残):

“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柳永

不需要什么样的“奇观”,但就是那一轮或圆或亏,但始终不减其皎洁,纯净的月色,就能给我们的祖先,留下这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2)月食

月食是月球进入地球影锥,太阳光被地球遮挡,从而变暗的现象。因此月食一定出现在农历十五,而且很多人会把月相和月食混淆(很多人认为月相是因为太阳光被地球遮挡所致,上面已述月相产生的原因),希望楼主不要犯这样的错误。

月食共分为三类,月全食,月偏食,还有半影月食。其中半影月食是月球进入地球的半影(月球上观测到日偏食),亮度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是如果不是评价专门的仪器,肉眼是绝难发现的,因此观测价值是比较低的,这里就不多赘述了。

月全食是比较有观测价值的天象,我国可见最近的一次月全食发生在2011年12月10日,留下了不少精彩的摄影作品。

图中月亮泛出古铜色的阶段,是月全食的阶段。那夜古铜色的月色,浸染了我的泪光,那一个难忘的夜晚。不知道楼主会不会奇怪,既然地球挡住了太阳光,为什么还能看到月亮呢?那是因为经过地球大气折射的太阳光,能够改变原本直线运行的轨迹,从而达到月球。但是因为地球的大气对于波长比较短的光线吸收能力比较强,达到月球的光芒以长波的红光为主,于是就是那古铜色的月光了。

(3)XX星合月/伴月

“合”是一个天文术语,指的是两个天体黄经相同的现象。如此拗口的定义恐怕不是很好记吧?可以近似的理解为某颗天体非常接近月球的天象。因为月球27天绕天球一周,所以XX星合月也会有特定的规律,每27天左右出现一次(其他天体运动是比较慢的)。

伴月也是类似的概念吧,某几个天体距离月亮比较近的现象。合月可以说伴月,但是伴月有可能不能说成合月,汉语的博大精深我就不多讨论了,呵呵。

找出一张最漂亮的伴月的天象图,那是2008年12月1日的双星伴月(金木伴月),金星、木星婵娟在天上排成了一张笑脸。那时大一的我尚且青涩,但是那时的笑脸,还请记得保存。这是我难过时常常给自己的劝解,同样的祝福也送给楼主。

(4)月掩XX星

月掩星是上面所说的XX星合月的一种特殊情况,当另一颗天体和月球的距离太近,不足月球的半径的时候,就会出现被月球遮挡的现象。

月掩星可以分为两大类,月掩恒星和月掩行星。因为恒星是一个光点,所以会在一瞬间被月亮掩食。不过对我来说,要找到相应的就非常的困难,只能找一个视频来取代了。下面的视频是月掩室女座ι(约塔),注意17秒-18秒左右的出掩,就是一瞬间的事。

相比之下,月掩行星的欣赏性就大得多了,譬如下面一张是月掩土星的照片,相当的震撼吧?

换一张月掩金星的也是如此,非常的漂亮吧。而且我能告诉楼主,用肉眼看,金星和月亮的比例,会比相机放大拍摄之后显得更加漂亮。倘若某位艺术家欣赏到这一天象,或许会成为他创作的源泉。

3.地内行星

对于地球上的观测者而言,地内行星只有水星和金星两颗。因为它们轨道在地球以内,所以在地球上观测,他们总是伴随在太阳的左右。

譬如西方人把水星命名为墨丘利(Mercury),为终身传递信史的神,因为水星的公转周期非常短,只有88天,在地球上观测一年能完成三个多来回,依次命名是实至名归的。至于金星,我们祖先的命名更为传神,当金星作为晨星的时候称为启明星,相应的,作为昏星的时候称作长庚星。

因为它们距离太阳近,所以看到它们一定在于黄昏或者黎明。倘若哪位朋友在宣称晚上十二点看到了水星、金星。除非他刚刚去过南北极,否则应该是喝醉了。

(1)大距

大距是地内行星才有的天象,指的是地球-行星-90°角的天象。此时观测,是地内行星距离太阳最远的时刻,同样也是观测地内行星的最好时机。

大距分为两种,东大距和西大距。东大距指天体在太阳以东,因此是昏星,日落后出现在西方天空。相应的西大距指天体出现在太阳以西,作为晨星自然也会黎明前出现在东方天空。

对于水星来说,最主要的观测价值是——找到它,仅此而已。因为它距离太阳非常近,总是浸润在太阳的霞光之中。没有一个非常良好的天气,宽阔的场地,是很难在霞光中找到它的。日心说缔造者,波兰著名的天文学家哥白尼穷其一生也没有观测到水星。倘若我们有幸一见,就有了小小的炫耀资本。

虽说观测难度不小,但也远远没到可望不可及的地步。大四一学年,七次水星大局的机会我一定看到了四次。要知道我是在光污染最严重的上海,相信其他城市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相比之下,金星就容易观测多了,因为轨道比较大,距离太阳也比较远,所以能和太阳拉开更大的距离,甚至到晚上9、10点依然不落,给观测留出了比较从容的时间;其次是金星非常亮,只要一出现,基本就是全天最亮的星星。每次当金星作为昏星的时候,总有些人会惊呼NIBIRU来了,对于这些平日从来不抬头看天的人,能够引起他们的关注,可见亮度会有多么的显著。

下面附上一张水星大距的照片,注意两点,一是高度,二是亮度。我基本可以保证,楼主应该见过金星,只是不知道它的身份,但是楼主恐怕没有见过水星吧?

(2)凌日

凌日也是地内行星才会发生的天象,当地内行星下合,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时。当角度合适,在地球上观测它恰好出现在太阳的圆面上的时候,那就会发生凌日的天象。

2012年6月6日的金星凌日,是真正百年一遇的天象,这次错过了很可能就终生无缘了,因为下一次金星凌日发生在2117年。当然,我没有诅咒楼主活不到这个年份,呵呵~^_^

我是从2005年开始学习天文,当年便得知2004年6月8日发生了金星凌日的天象,今生有且仅有的一次就是2012年的那一次。可以说它让我整整守候了七年的时间。去年6月5日的晚上,望着西方天空的絮状高积云(天气变坏的预兆),我能做的只是祈求,明天天气不要变得太坏。可惜天公不作美,第二天是标准的阴天,十成的蔽光层积云,不见日月,当时心里有多遗憾,难以言说。

有幸,在11点钟前后,云层短暂的变薄,大约在十几分钟的时间内,看到了金星凌日,拍下了金星凌日。真要说天象有多精彩么?非也,不过是一个大号的黑子而已。但真正驱使我的,恐怕是整整七年,从少年到青年的期待。有多少梦?能做这么久呢?

当然,网络上还有许多非常有创意的照片,“飞鸟夺石”,把金星当做飞鸟的小事,不知道这小鸟可要有多大的胃口,很有趣吧?

虽然金星凌日的观测价值并不是特别高,但它在科学史上的意义是不得不谈的。利用地球上不同点的视差,导致金星凌日发生时间点的略微差距,可以比较准确的测定日地距离。1882年天文学家就用此方法对于日地距离进行了比较准确的数据,误差仅仅千分之一强,在当时这个数据是非常精确的(先前方法测定的误差在2%左右,提高了几十倍)。

实质上原理并不复杂,如果楼主学到高中的数学物理,就可以完成理论上的推算。我们所学的知识,不只是用来考试,同样能解释我们身处的大千世界。

尽管今生恐怕是无缘金星凌日了,但是水星凌日依然是可以观测的。因为水星距离太阳更近,周期更短,下合的频率更高,因此可以有更多的概率发生水星凌日。下一次水星凌日将会发生在2016年5月9日,可惜在中国无法观测。下一次在中国可以观测到的水星凌日发生在2032年11月13日,看来这会是一次19年的收获,呵呵。

水星凌日和金星凌日是类似的,行星充当了太阳表面的一个“黑子”,不过水星会比金星更小一些,所以观赏性也会更差一些。金星可以利用一些小制作,例如投影法,而无需使用望远镜一睹风采。相比之下,水星就困难多了,届时恐怕只能借助望远镜实现这一梦想了。

3.地外行星

根据2006年国际天文联合会通过的决议,冥王星被降级为矮行星。那太阳系内地外行星还剩下五颗,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后面两颗比较暗淡,天王星接近肉眼视力的极限,极不起眼;海王星更是一颗暗星,没有望远镜无法观测。从天象的观赏性考虑,就只能委屈这两位了。

同地内行星不同,地外行星的轨道在地球以外,所以永远不会发生凌日的现象。俗话说有得必有失,不同于地内行星,地外行星可以和太阳拉开很大的角度,在深夜里在天空中找到他们的身影。尽管它们的亮度或许比不上金星,但是和它们会面的时间,会比金星多少不少。

地外行星最值得介绍的天象就是冲日。“冲”这个词听起来挺帅气的吧?实际上是一个天文术语,指的是两颗天体黄经相差180°的现象。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两个天体相对,此落彼升,此升彼落。在天空中没有办法同时看到两个天体,不过换句话说,冲日前后这颗行星就是整夜可见。不至于次,冲日前后是该天体最大,最亮,距离地球最近的时间,也是没一个周期中观测条件最好的时间。特别是火星,因为轨道和地球比较接近,冲日前后的亮度可以比平时亮上几倍,是极好的观测时间。

即便在国家层面,探测器也往往选在火星冲日前后发射,因为此时火星距离地球比较近,可以省去不少的时间和经济成本。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冲日前后会发生一种有趣的现象,称作逆行。太阳系的所有行星都是自西向东公转,因此在观测时,绝大多数时间天体也是按部就班,自西向东运动。但是在冲日前后不然,天体会在天上开倒车,自东向西运动!(也能看到那段时间火星更亮吧?)

在日心说占主流的时代,这可难坏了当时的科学家/哲学家/神学家(不知道这么界定它们的身份)。不得不提出笨拙的本轮和均轮的模型来解释这一现象。相比之下,我们的祖先就洒脱的多,直接把他归类于天子的失德,需要斋戒沐浴,感动上苍。因此,如何解释行星的逆行(特别是火星)是西方天文学界的一个重大的问题,对中国人来说那就是一场政治活动了= =

不到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能够轻而易举的解决这个困扰西方几千年的问题,因为在冲日前后地球公转的比火星更快,因此能把火星甩在身后,就是这么简单。完全不用依靠地心说那样,非常玄幻而且费力的理论了。

从中也能看出我国天文学和我们自然科学在明清之后落后与西方的原因。西方人讲究精细,对于天体运行一点一滴的误差都要仔细考察。开普勒发现三定律,就是因为火星八角分(圆周分为360°,1°等于60′)这样席位的误差。但是对于我们的祖先来说,讲究天人合一,稍微有些误差是地上的政令适当,不要说八角分了,即便几度的误差也能用这样的理由搪塞过去。更为过分的是,为了现实的利益,常常伪造天象,曾经翻开过史书的《五行志》、《天文志》,很多内容一眼就知道是伪造的。有学者对于一个天象,荧惑守星(火星在天蝎座逆行,大凶之兆)进行了模拟和统计,发现汉书一共记载二十余次,三次真实发生,七八次火星经过天蝎座(没有逆行,那就算发生了吧),剩下的全是伪造的。

西方人讲求精确,但是中国人却可以笼统的解释,也正是导致我们明清的科学从领先到落后的原因,即便到现在,我们还在为祖先的“遗产”还债呢。

七曜篇就写到这里吧,其实还有一些天象的遗漏,主要是行星相合,或者是行星和恒星相合。具体的细节可以参考XX星合月一段,只不过把月亮去掉就行了。呵呵。

今天先写到这里,后面还预备写几部分:

二。太阳系的小兄弟们

三。茫茫宇宙之景

四。人造天体

五。简单的美好——朴素的星空

记得,暂时别采纳,别追问哦~^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