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两极冰川融化的原因?

2.求关于"地理环境因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的资料

3.大自然的“复仇”如何理解全球气候变暖的现状?

4.历史上六月一日发生了什么事

5.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造成的影响

6.6月1日发生了什么历史

7.全球变暖所引起的问题,地理角度。越详越好

8.谁告诉我冰川融化的原因,越详细越好

西非一周天气预报查询_西非国家的气候和风俗

船员家长关心的问题

一、什么是高级船员?什么是普通船员?各自的工作是什么?

高级船员包括:船长、轮机长、驾驶员(大副、二副、三副)、轮机员(大管、二管、三管)、电机员、实习生。普通船员包括:水手长、水手、机工、厨师、服务员。

驾驶员的主要工作是:驾驶台八小时值班,负责指挥水手操作船舶、定位、必然避让等。轮机员的主要工作是:机控室值班,负责大型船舶机器的操作管理维修保养。水手的主要工作是:驾驶台值班操舵、甲板日常维修保养,如除锈、刷漆等。机工的主要工作是:机器的日常维修保养、机舱的清洁工作。

二、在船上晕船吗?

刚刚上船时约有百分之七十的人有不同程度的晕船现象,但一般工作一两个月后即可以适应。

三、如果要当海员上大学前可选择什么专业,毕业后升职情况怎样?

可选驾驶专业、轮机专业。驾驶专业学生毕业并考取证书后实习一年可升任三副。任三副海龄12个月可升任二副,任二副海龄12个月可考大副,任大副18个月可考船长。轮机专业学生实习一年可升任三管轮,再逐步升任二管轮、大管轮、轮机长(海龄要求与驾驶员相同)。

四、大学毕业时可获取哪些证书?

1、学历证书;2、船舶驾驶员或者轮机员适任证书(白皮);3、海船船员培训合格证书;4、水手或机工适任证书。

五、学生毕业后工作安置情况怎样?

学生入学前,公司与学生签定委培安置协议,学生毕业并取得相关证书后签订正式劳动合同成为本公司的合格船员,由公司负责安排上船工作。

六、大学毕业后在船上的工作待遇如何?

目前高级船员在船月薪(人民币)参照下表:

在船工作期间,船东或者管理公司负责船员的食宿,负责支付船员上下船的路费,免费供应劳保用品并负责船员的医疗保险及人身保险等。船员正式任职驾驶员或者轮机员职务之后,公司负责为船员办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七、那么高的工资我们感觉有些不相信,是真的吗?

您有几种途径可以证实他的真实性:1、您可以询问身边的船员;2、咨询海事部门和一些船务公司;3、可上网查询;4、询问在大港口城市的亲戚,如天津、大连、青岛等。

八、毕业后不想上远洋船可以吗?

可以,可以上国内沿海船,航线短,可以随时回家;还可以上港内工程作业船,多数时间在港口作业;还可以上港务局的拖轮工作。另外可以到船舶服务机构工作如:物料供应公司、船舶代理公司、修船公司等。

九、在船上每天工作多长时间?上船多长时间可以休?

每天工作八个小时,分两个班每班四个小时。远洋船单次合同一般为六至十个月,休三到四个月;工程作业船一般为工作一个月休一个月;拖轮一般为工作三天休两天。

十、在船上会遇到海盗吗?有生命危险吗?

目前马六甲海峡及西非地区偶尔会有海盗活动,但是绝大多数为偷盗行为,不会对船员生命安全造成危害,对大型集装箱和货轮的威胁不是很大。世界海事组织也在加紧对该地区的管理及对经过的船舶提供安全指导和防范措施。基本上可以杜绝海盗的发生。

十一、船舶在海上航行会不会遇到台风?会不会翻船?

现代化的船舶的通讯设施相当齐全,船上每天有不同设备接收不同海事卫星发送的天气预报信息,准确率远远高于陆地上的天气预报,使得远洋船舶在几天前就能得知台风途径路线,稍更航线就能躲避台风。另一方面,现代化的远洋船舶在设计上能抵抗12级的风浪,正常操作绝对不会出现翻船的危险。现在每条船舶的造价都在几千万美金以上,船东是不会让它轻易出问题的。

十二、在船上工作英语重要吗?

对于跑国外航线的船员英语是相当的重要,首先好多的船舶是外国制造,铭牌、说明书全是英文的;海事法规、港口规定全是英文的;到任何一个国家的港口和港方的交流也都是英语;如果船员下地购物、休闲也都是要讲国际通用语言英语的。

十三、客轮海员和货轮海员有何区别?哪个好一点?货轮船员可上客轮吗?

除客轮上的服务员外,客轮和货轮海员没有区别,货轮船员要上客轮需要参加客轮运输培训。客轮一般航线短,业余生活丰富,伙食补充及时,但是管理相对严格。

十四、在船上吃什么?有设施吗?

每条船上都有冷藏库和餐厅,有专职的厨师,在陆地上吃什么船上也吃什么。在船期间每人每月伙食待遇为150——210美元(国际航线),由船东另外支付(不包含在工资内)。船上有电视、DVD、健身房、乒乓球室等,大型船舶上还有游泳池和篮球场;豪华客轮上还有酒吧、舞厅、大型餐厅等各种场所和设施。

十五、在船上能与家人联系吗?

能。国内航线可以用个人手机随时联系;远洋航线的船上装有卫星电话可随时联系(需付费)。还可接发电子邮件。在国外每个港口都有专门给船员提供的电话亭或网吧,在发达国家电话费相当的便宜,打到国内每分钟只有两三毛钱。

十六、在船上工作时工资如何发放?

根据公司管理要求不同,有两种发放方式:1、在船上每月发现金(美元)或者在下船前一次性领取;2、船员家属在银行建立个人帐户,每月直接将工资的大部分转到个人帐户上。现在任何一个公司都不存在拖欠船员工资的现象。

十七、报名时体检要求严格吗?

严格。必须体检的科目有:五官科、内科、外科、胸透、肝功化验、血常规化验、尿常规化验。特殊要求:无色弱、色盲;视力驾驶专业要求为0.8以上(轮机可适当放宽,但高度近视肯定不可以);无传染病;无肝炎;无胃溃疡;无心脏病;无慢;听力正常。船员在每次上船前、更新证书时都需要做体检。

十八、船上可以学习吗?跑船影响考证晋升吗?

船上的空余时间很多,你可以自由安排学习英语或者专业知识,跑船当然不会影响你考证和晋升的,只要你海上资历到了就可以去参加考试了。

十九、到国外的港口可以下地吗?能呆多长时间?

到绝大多数的国外港口都是可以下地的,可以购物、吃饭、观光游玩,所有港口的海员俱乐部都是免费为船员开放的,那里都提供电话卡、餐饮、体育设施等休闲项目。所能呆的时间取决于船舶在港的装卸货时间。

二十、船舶多长时间靠泊一次?

环球航线的船舶根据港口的远近靠泊的间隔时间不同,少的两三天,一般的十天左右,最长航线不超过一个月。近洋或者国内航线靠港的频率就高多了。

二十一、如果通过成人高考的途径进入大学,将来毕业后获得的毕业证书的含金量是多少?

获得成人教育大专学历证书,国家教育部门承认,交通部认可,海事局认可。毕业前参加海事局的船舶驾驶员或轮机员证书考试,考试通过所获取的证书全世界认可。

二十二、参加成人高考没通过怎么办?

如果第一年没有通过,依然留在大学里学习专业知识,第二年继续参加考试。第一年考试没有通过的学生在大学总的学习时间不变但是要比其他人晚一年拿到毕业证(不会影响上船工作)。

二十三、学生上学期间公司将怎样进行管理?

公司将对在校的学生进行全程的跟踪管理。入学时有专人办理入学事宜;在校期间定期联系老师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及时督促并反应给家长;设立奖学金;设立贫困生助学金;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锻炼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在不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协调学生与学校之间的事宜。

两极冰川融化的原因?

导语:2009年7月22日上午,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会看到本世纪最重要的、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日全食,许多地方全食持续时间长达五六分钟。届时,月球本影将会沿长江东行,扫过长江中下游两岸许多重要城镇,目睹者人数之巨将会是史无前例的。这将是一次名副其实的“09长江大日食”!

长江大日食

日全食,一种宏伟壮观的自然天象,自古以来就为人类所敬畏、崇拜、惊叹和欣赏。新中国建立以来,在我国曾经观测到了1968年9月22日的日全食(农历八月初一,观测地新疆喀什、伊宁等),1980年2月16日日全食(农历正月初一,观测地云南瑞丽、畹町等),19年3月9日的日全食(农历二月初一,观测地黑龙江漠河等)和2008年8月1日的日全食(农历七月初一,观测地新疆、甘肃、陕西等广大区域)。2009年7月22日(农历六月初一)上午,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又将会看到本世纪最重要、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日全食。

长江是中国水量最大、绵延最长、流域最广的河流。以四川宜宾、湖北宜昌两地各为分界点,长江被分为上、中、下游。自宜宾起始称长江。今天,长江流域集中了全国大约三分之一的人口和耕地,粮食总产占全国产量的三分之一,其中稻米的产量约占全国的70%。今年7月22日的日全食,全食带沿长江东行,中心线在上海、宁波之间的杭州湾入海,进入太平洋,成都、重庆、武汉、合肥、杭州、上海等许多大城市都在全食带内。所以我们称今年7月的日全食为“09长江大日食”,应不为过。

实际上,对于这次日全食,地球上最早观测到它的地方在印度西部孟买以北的沿海地区,在那里会出现一次“全食日出”的十分罕见的奇异景观。此后,日全食带会穿越印度、不丹以及我国西藏自治区部分地区,再进入缅甸北部,此后进入我国的云南省和四川省,成都地区的人们在上午8时刚过就可以开始观测日全食了。接下来便是上述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显然,这里无疑是本次日食带上人口最密集且经济社会最发达的地区。

关于发生日全食的原理,在科学昌明的今天,很多人都已熟知。其基本条件是太阳、月球和地球这三个天体,在一个特定时刻,恰好运行到非常接近一条直线的位置上。因为地球公转轨道面和月球公转轨道面之间有一个交角,并不重合,这样的机会很难出现。由于导致全食的月影在地球上形成的全食带很窄,只有大约200千米左右,因此全食的机会对地球上的某一具体地点来说,平均大约370年才能出现一次。全食时间最长不会超过7分40秒,平均值为3分30秒。这一时间对于一次日食的全食带上的不同地点也是不相同的。本次日食的最长持续时间是6分39秒,可惜对应的地点已经在烟波浩淼的太平洋中。在上海和杭州地区,人们可以“享受”到大约5分钟~6分钟的全食时间。

至此,读者可能理解我们为什么称本次日食为“大”日食了。最重要的是平均日食持续时间长。还有,本次全食带覆盖的人口最多。以往发生日全食时,全食带经常穿越人迹罕至或无人居住的陆地或海洋。而本次全食带覆盖的人口之多,很可能将会创造历史之最。难怪有国外著名的媒体称本次日食为“great eclipse”(大日食)。当然,对于这次日食观测来说,还有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即观测点的天气是否晴好,如遇阴雨天气,要及时调整观测地点,这是每一位热切期望亲眼目睹日全食壮观景象的观测者必须特别注意的。

意义竟何在

日全食为什么会吸引科学家和社会公众如此关注呢?大体上说,有如下三个原因:

一是“欣赏自然”。日全食是一种自然的天象,而人类是本能地热爱大自然的。进一步说,人类有两种本能,一曰“爱美”,二曰“好奇”。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好奇之心,人皆有之”。日全食现象宏伟而壮观,它是“美”的。日全食现象又非常罕见,它又是“奇”的。举例来说,在上海地区,上一次见到日全食是在1575年,那还是在明代的万历年间;而下一次能看到日全食,则要到2309年。看来,就“食机”来说,生活在今天的人们是堪称的。所以,观测日全食可以极大地满足人们的“爱美好奇”之心以及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是“体验科学”。在远古时代,人们不理解日全食的成因,更不能预报日全食的发生。这就使日全食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还产生了种种虽然看上去有趣、但难免牵强附会的故事。观测日全食,人们自然要关心、了解日食的成因,以及太阳物理、太阳构造等有关的科学问题。而且,现在天文台的计算机给出的日全食发生时间预报,其精度可准确到秒以上。这里还用不上相对论和量子物理学的任何修正,只要经典的牛顿力学的结果就足够了。今天,当广大的社会公众看着手表、在预定的时间屏住呼吸,开始惬意的观赏日全食之际,不是也体会到了科学的力量,以及科学是什么、什么是科学了吗?

三是“研究探秘”。在近代科学史上,日全食期间的专门观测曾经做出了里程碑式的重大贡献。1868年8月18日,法国天文学家让桑(Janssen)在印度观测日全食,他利用分光镜观察在月影后面露出的日珥,发现在日珥光谱中,在对应于元素钠的两条**光谱线的很近位置上有第三条谱线,后来证实了这条谱线来自一种以前完全不知道的元素——氦。英国的洛克耶(Lockyer)将其命名为Helium,这个词来源于希腊文的“ηλιοs”,也就是太阳。191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广义相对论。但这种创新的理论却苦于得不到实验的证实。广义相对论的一个推论是,光线在引力场中将发生偏转,例如光线经过太阳附近时要发生偏转,这样就使得光源“看起来”要发生一点位置移动。爱因斯坦希望在日全食时观测太阳附近的恒星位置,以验证这一预言。这一想法得到了英国天文学家爱丁顿(Eddington)的重视。1919年5月29日,在南半球发生了一次日全食。爱丁顿率观测队到西非几内亚湾的普林西比岛(Principe)观测,同时英国天文学会的另一支观测队到巴西的索布腊尔(Sobral)观测。两地的观测结果于1919年11月6日公布,以实测数据第一次证实了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此事在国际间轰动一时。现代的日全食研究课题大都集中于太阳物理学领域,如日冕温度反转、太阳磁场、太阳射电、太阳风、太阳对日地空间环境的影响等,也有关于中微子、引力异常等基础物理学的研究。

谨慎观日食

人们在看到日全食时往往很激动,容易忘乎所以。但是千万要小心,别忘了直接观察太阳会灼伤眼睛,甚至可能对眼睛造成永久性伤害。据说,科学家伽利略晚年不幸双目失明,与他曾经用小望远镜在毫无遮挡的情况下观察太阳不无关系。一定要通过合格适用的黑色减光片来观察太阳。这一点,居住在日食带内外的老师和家长们一定不要忘记嘱咐学生和各个年龄段的孩子们,尤其是嘱咐那些天真烂漫、充满好奇心但是年幼而毫无经验的儿童。因为,无论如何,人的眼睛太宝贵了。实际上,普通的日食观测专用减光片价格很便宜,可以向专门的机构来购买。如果要自制,也要在有经验的人员指导下进行。这一点,希望在与本次日全食有关的地域广为宣传。

求关于"地理环境因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的资料

(1)气候变暖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专家们用航测、卫星观测和实地考察等手段,对尼泊尔境内3252个冰川和2323个冰川湖以及不丹境内的677个冰川和2674个冰川湖进行了长达3年的观测,结果表明这些地区的气温比20世纪70年代增加1℃,喜马拉雅山地区冰川融化加快的事实又一次表明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在未来几十年里面临的最大威胁。新西兰科学家对其境内48座冰川进行拍照和分析后形象地把冰川比喻为"银行",由于这些年来那里高气压盛行,西风减少,导致天气干燥,降雪明显减少,以致于"银行"入不敷出,因为冰川靠自然降雪来补充,以保持动态平衡,体现着冰川积累和消融的收支平衡。如果不利天气继续下去,那里的冰川还将继续萎缩。

(2)人为原因

我国学者对祁连山冰川研究后提出,冰川退缩除了自然气候因素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人口膨胀,超载放牧,过度开垦,乱砍滥伐,乱挖中药材,滥地下水。50 年间,甘肃人口翻了一番多,而耕地仅增加了4%,人地矛盾导致新中国成立后的20年间,西北地区先后搞了三次大规模毁林开荒,到上个世纪90年代末,甘肃全省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85.6%,沙尘暴天气明显增多,气候恶化反过来又加剧了冰川的萎缩。

大自然的“复仇”如何理解全球气候变暖的现状?

近年来,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为名经常取单方面的贸易措施,限制外国产品的进口,由此引发的双边或多边贸易摩擦日益增多。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这两大区域性经济组织成员基本上都是发达国家,它们的环保水平和环保标准大致接近,个别成员国存在的差距也在趋于协调一致。因此发达国家可以通过区域自由贸易的形式,以低于区域环境标准为由将来自于区域以外的产品,包括中国产品排斥在巨大的区域市场之外。随着世界经济区域化和集团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中国也会不可避免地与其它发达国家或区域性经济组织因为环境问题产生双边或多边的贸易摩擦。由于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发达国家对环保的标准和认识往往超过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运用绿色保护来实施其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限制和歧视行为,使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被排斥在世界市场之外。我国处在发展阶段,绿色保护对我国产品出口已经产生很大的影响。

历史上六月一日发生了什么事

前文我们提到影响气候的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是人为地持续对大气组成成分和土地利用的改变。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自然因素我们是不好改变的,但是人为因素呢?全球气候变暖,这个令世界所有人都担忧的问题,我们该怎么看待,我们该怎样去做?……

太多的气候与环境问题问题该需要解决。但是在解决问题之前,我们该看清问题的本末。那么,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

气候变暖的原因

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的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原因很可能是由于温室气体排放过多造成的。

全球变暖致使海平面上升

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全球大气层和地表这一系统就如同一个巨大的“玻璃温室”,使地表始终维持着一定的温度,产生了适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环境。在这一系统中,大气既能让太阳辐射透过而达到地面,同时又能阻止地面辐射的散失,我们把大气对地面的这种保护作用称为大气的温室效应。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它们可以让太阳短波辐射自由通过,同时又能吸收地表发出的长波辐射。这些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氯氟化碳、臭氧、氮的氧化物和水蒸气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二氧化碳。100多年来全球的气候正在逐渐变暖,与此同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的含量也在急剧地增加。许多科学家都认为,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所造成温室效应的加剧可能是全球变暖的基本原因。

燃烧产生大量二氧化碳

人类燃烧煤、油、天然气和树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进入大气层后使地球升温,使碳循环失衡,改变了地球生物圈的能量转换形式。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25%,远远超过科学家可能勘测出来的过去16万年的全部历史纪录,而且目前尚无减缓的迹象。

全球变暖的原因很多,概括以后有以下几点:

(1)人口剧增因素。

近几十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

目前,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19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

(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

目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21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厘米。如不取及时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以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主要因素。

(4)土地遭侵蚀、沙化等破坏因素。

造成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不适当的农业生产。众所周知,良好的植被能保持水土流失。但到目前为止,人类活动如为获取木材而过度砍伐森林、开垦土地用于农业生产以及过度放牧等原因,仍在对植被进行着严重地破坏。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分钟有20公顷森林被破坏,10公顷土地沙化,4.7万吨土壤被侵蚀。土壤侵蚀使土壤肥力和保水性下降,从而降低土壤的生物生产力及其保持生产力的能力;并可能造成大范围洪涝灾害和沙尘暴,给社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并恶化生态环境。

(5)森林锐减因素。

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受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造成森林面积正在大幅度地锐减。

自然因素指的是森林受极端恶劣气候的变异或者地面的地壳运动而引起的减少。人为因素是指进入工业社会以来,人类大量砍伐森林而导致的全球森林锐减。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告称,有史以来的全球森林已减少了1/2,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

森林植物具有很好的吸热、遮荫和蒸腾水分的作用。森林植物通过其叶片大量蒸腾水分,消耗城市中的辐射热和来自路面、墙面和相邻物体的反射,从而起到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当城市森林面积达到30%时,市区气温可降低8%;当面积达到40%时,气温可降低10%;面积达到50%,可降低气温13%。而森林正处于锐减的趋势,按照这样看来,全球变暖的因素也要和它有着必然的联系。

(6)酸雨危害因素。

酸雨给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已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酸雨能毁坏森林,酸化湖泊,危及生物等。目前,世界上酸雨多集中在欧洲和北美洲,多数酸雨发生在发达国家,但在一些发展中国家酸雨也在迅速发生、发展。

(7)物种加速绝灭因素。

地球上的生物是人类的一项宝贵,而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目前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

2008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日前发布了《2007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录》。全球目前有16306种动植物面临灭绝危机,比起2006年又增加了188种,占了所评估的全部物种的近40%。

(8)水污染因素。

据全球环境监测系统水质监测项目表明,全球大约有10%的监测河水受到污染。20世纪以来,人类的用水量正在急剧地增加,同时水污染规模也正在不断地扩大,这就形成了新鲜淡水的供与需的一对矛盾。由此可见,水污染的处理将是非常地迫切和重要。

(9)有毒废料污染因素。

不断增长的有毒化学品不仅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严重的威胁,而且对地球表面的生态环境也将带来危害。

(10)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的变动。

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由椭圆形变为圆形轨迹,距离太阳更近。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地球的温度曾经出现过高温和低温的交替,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的专家表示,据世界上许多科学家预测,未来50~100年人类将完全进入一个变暖的世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21世纪温室气体和硫化物气溶胶的浓度增加很快,使未来100年全球、东亚地区和我国的温度迅速上升,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将上升1.4~5.8℃。到2050年,我国平均气温将上升2.2℃。

“入冬以来罕见大雾天气频发也是暖冬的一个征兆。”专家说,大雾天气系“暖冬”造成强冷空气非常弱所致。全球变暖的现实正不断地向世界各国敲响警钟,气候变暖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它不仅是一个科学问题,而且是一个涵盖政治、经济、能源等方面的综合性问题,全球变暖的事实已经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

大气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是造成地球气候变暖的根源。国际能源机构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美国、中国、俄罗斯和日本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几乎占全球总量的1/2。调查表明,美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首位,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0吨,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球总量的23.7%。中国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2.51吨,约占全球总量的13.6%。

如果全球继续升温

将更多的二氧化碳和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中所造成的危害,谁也无法确切地说明将来会有多严重?科学家正在估算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危害。然而真正理解这一切要到2050年。显然,科学家和政治家都不会等到进一步的结果出来才取防治措施,现在的观察和研究成果应该都让公众了解,才不至于使人们不得不在几十年后自咽苦果。

温室效应自地球形成以来,就一直在起作用。如果没有温室效应,地球表面就会寒冷无比,温度就会降到-20℃,海洋就会结冰,生命就不会形成。因此,我们面临的不是有没有温室效应的问题,而是人类通过燃烧化石燃料把大量温室气体排入大气层,致使温室效应与地球气候发生急剧变化的问题。

温室效应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由于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大量森林的砍伐,致使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由于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温室效应,在过去100年里,全球地面平均温度大约已升高了0.3~0.6℃,到2030年估计将再升高1~3℃。

全球继续升温的后果——冰川消融

当全世界的平均温度升高1℃,巨大的变化就会产生:海平面会上升,山区冰川会后退,积雪区会缩小。由于全球气温升高,就会导致不均衡的降水,一些地区降水增加,而另一些地区降水减少。如西非的萨赫勒地区从1965年以后干旱化严重;我国华北地区从1965年起,降水连年减少,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现在华北地区的降水已减少了1/3,水减少了1/2;我国每年因干旱受灾的面积4亿亩,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

从总的方面来说,如果全球继续升温,那么很可能会出现一下后果:

(1)冰川消融,海平面将升高,引起海岸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生态群丧失。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层,沿海土地盐渍化等,从而造成海岸、河口、海湾自然生态环境失衡,给海岸带生态环境系统带来灾难。

近年来,人们对从巴塔哥尼亚到瑞士的阿尔卑斯山地区的冰川因为“温室”气体的排放和普遍认为的南极冰川融化速度加快温室效应而融化的情况进行了观察。在南亚地区,问题并不是冰川是否在融化,而是融化的速度有多快?虽然全球变暖的许多不良影响可能要到21世纪末才会变得非常严重,但是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中国和不丹等地的冰川融水可能很快就会给人们造成麻烦。

国际冰雪委员会(ICSI)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喜玛拉雅地区冰川后退的速度比世界其他任何都要快。如果目前的融化速度继续下去,这些冰川在2035年之前消失的可能性非常之大。”国际冰雪委员会负责人塞义德·哈斯内恩说:“即使冰川融水在60~100年的时间里干涸,这一生态灾难的影响范围之广也将是令人震惊的。”

位于恒河流域的喜玛拉雅山东部地区冰川融化的情况最为严重,那些分布在“世界屋脊”上的从不丹到克什米尔地区的冰川退缩的速度最快。以长达3千米的巴尔纳克冰川为例,这座冰川是4000万~5000万年前印度次大陆与亚洲大陆发生碰撞而形成的许多冰川之一,自1990年以来,它已经后退了半千米。在经过了19年严寒的亚北极区冬季之后,科学家们曾经预计这条冰川会有所扩展,但是它在1998年夏天反而进一步后退了。

(2)水域面积增大。水分蒸发也更多了,雨季延长,水灾正变得越来越频繁。遭受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遭受风暴影响的程度和严重性加大,水库大坝寿命缩短。

(3)水温升高可能会让南极大陆和北冰洋的冰雪融化。北极熊和海象将灭绝。

(4)许多小岛将无影无踪。

(5)将感染疟疾等传染病。哈佛大学新病和复发病研究所的保罗·爱泼斯坦注意到,植物也随雪线而移动,全世界山峰上的植物都在上移。随着山峦顶峰的变暖,海拔较高处的环境也越来越有利于蚊子和它们所携带的疟原虫子这样的微生物生存。

西尼罗、疟疾、黄热病等热带传染病自1987年以来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密西西比、得克萨斯、亚利桑那、加利福尼亚和科罗拉多等地相继爆发,一再证实了专家们关于气候变暖,一些热带疾病将向较冷的地区传播的科学推断。

(6)因为还有热力惯性的作用,现有的温室气体还将继续影响我们的生活。

(7)温度升高,会影响人的生育,精子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8)上文我们说过,由于气温升高,在过去100年中全球海平面每年以1~2毫米的速度在上升,预计到2050年海平面将继续上升30~50厘米。而这将淹没沿海大量低洼土地。此外,由于气候变化导致旱涝、低温等气候灾害加剧,造成了全世界每年约数百亿美元以上的经济损失。问题如果按这个速度发展发展下去却不取措施的话,那将是怎样的一个经济损失!

(9)关于全球变暖的另一项研究结果更令人吃惊,由北极冰原融化,降雨量增加,以及风的类型的不断改变,大量淡水正汇入北冰洋,从而对墨西哥湾暖流造成破坏。正是这些暖流把温暖的表层水从加勒比海带到欧州西北部,并使欧洲形成温暖的气候。而墨西哥暖流一旦因全球变暖被切断后,欧洲西北部温度可能会下降5~8℃之多,欧洲可能面临一次新的冰河时代!

这项研究是位于阿伯丁的苏格兰海洋实验所分析了设在兰群岛海域到法罗群岛海域之间自1893年以来的1.7万多次海水盐度测量结果得出的。在过去的每20年中,流向南部的深层海水盐度变得越来越小,浓度越来越低,这表明有更多的淡水从大西洋北部汇入了该地区。这些新数据第一次充分证明了德国科学家在大约3年前设计的计算机模型。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急剧升高,而世界人口将在2050年之前达到100亿。“我们的世界正在朝着由人造设施来代替现有免费自然的方向发展”,明尼苏达大学的戴维·蒂尔曼说。但是,我们还没有掌握自然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在2.45亿年前的二叠纪大灭绝中,96%的物种灭亡了。后来随着许多新物种的出现,地球上终于恢复了丰富的种群,但是这个过程足足经历了1亿年。威尔逊说:“一些人认为,自然界会复兴人类所毁灭的一切。”谚语云:“只要有足够的时间,万物皆可应运而生。”或许自然界真的能够恢复一切,但这个漫长的过程对于现代人类无论如何是没有意义的。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天气最动人的特质就在于它的变化多端。1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们仍然在为准确预报天气情况而努力,在控制气候方面却收效甚微;然而,对环境的破坏却是史无前例的。气候变暖,将引发许多问题。

(1)生态。①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降水重新分布,改变了当前的世界气候格局。②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和破坏了生物链、食物链,带来更为严重的自然恶果。例如,有一种候鸟,每年从澳大利亚飞到我国东北过夏天,但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使我国东北气温升高,夏天延长,这种鸟离开东北的时间相应变短,再次回到东北的时间也相应延后。结果导致这种候鸟所吃的一种害虫泛滥成灾,毁坏了大片森林。③有关环境的极端增加,比如干旱、洪水等。

(2)政治。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就等于是限制了对能源的消耗,必将对世界各国产生制约性的影响。应在发展中国家“减排”,还是在发达国家“减排”成为各国讨论的焦点问题。发展中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增加,2013年后的“减排”问题必然会集中在发展中国家。有关阻止全球气候变暖的科学问题必然引发“南北关系”问题,从而使气候问题成为一个国际性政治问题。

(3)气候。全球气候变暖使大陆地区,尤其是中高纬度地区降水增加,非洲等一些地区降水减少。有些地区极端天气气候(厄尔尼诺、干旱、洪涝、雷暴、冰雹、风暴、高温天气和沙尘暴等)出现的频率与强度增加。

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4)海洋。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海洋中蒸发的水蒸气量大幅度提高,加剧了变暖现象。而海洋总体热容量的减小又可抑制全球气候变暖。另外,由于海洋向大气层中释放了过量的二氧化碳,因而真正的罪魁祸首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群落。

(5)农作物。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有利有弊。①全球气温变化直接影响全球的水循环,使某些地区出现旱灾或洪灾,导致农作物减产,且温度过高也不利于生长。②降水量增加尤其在干旱地区会积极促进农作物生长。全球气候变暖伴随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也会促进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从而提高产量。

减缓全球变暖问题

地球升温使地球在多个方面发生了变化,其中的一些变化本身也会抑制地球升温的趋势。

(1)地球升温使地球上的部分冰雪消融,全球液态水总量增加。而液态巨型空中森林水的比热高于冰雪,因温室效应而增加的热量因为地球上液态水总量增加而未使水的温度显著上升,因温室效应而增加的热量虽然使地球上的岩石、土地等温度显著上升,但由于其与地球上的液态水发生热交换,使整个地球不再显著升温,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温室效应,延缓了地球上冰雪的融化。

(2)地球升温使地球上的绿色植物生长旺盛,其光合作用比地球升温前吸收了更多的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主要部分),固定了一部分温室气体,使这部分温室气体不再阻止地球上的热量向外辐射,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温室效应。

地球升温使地球上液态水总量增加,绿色植物吸收更多温室气体,反过来延缓了地球升温的趋势,有利于达到均衡。当然,随着地球升温趋势的缓解,地球上液态水增量和被吸收的主要温室气体增量越来越小,如果不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地球又会升温,在地球上引起新一轮的液态水总量增加和绿色植物生长峰值,再次延缓地球升温的趋势。所以,在不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情况下,上述均衡会交替地形成和打破,如此循环使地球气温较之以前发生更大的波动,而不是单调递增;而如果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或将排放的温室气体固定,可平复地球气温的波动。

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要围绕地球建立一个由小微粒或太空飞船组成的人工太空环,遮蔽热带阳光,调节地球温度。

不过,一些反对者认为,这种想法肯定会有一些副作用,一个能够对太阳光进行有效散射的粒子带将会使我们的每个夜空都变成和满月时一样明亮;而且这一的预算将高得惊人,可能达到6万亿~200万亿美元,就连全球资金最为充足的科研机构美国航空航天局也无法承担。如果把散射粒子改为太空飞船的话,预算额可能会少一些,估计能降到5000亿美元左右。

地球诞生以来,大气温度曾经几度升降,太阳辐射、云层遮蔽和温室气体等各种因素都曾经或正在影响着我们的气候。如果给地球围上一个粒子或飞船组成的“腰带”的话,赤道上空就会出现一个阴影,要部署这些粒子,就必须使用一些专门的控制飞船,像牧羊犬一样照看粒子群。

有科学家指出,减少太阳光照射,地球温度就会降低,而一些地面或太空系统完全可以实现这一目的。不过,有科学家指出,人们目前还无法计算出地球到底能吸收多少阳光,又有多少阳光被反射回太空,而这正是实施上述的关键一步。

英国《观察家报》最近援引研究人员的话说,砍倒大树并开垦第一片田地的史前农民使地球大气中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发生了很大变化,全球气温因此逐渐回升。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教授威谦·拉迪曼说:“要不是早期农业活动带来的温室气体,目前地球气温很可能还是冰川时期的气温。”研究表明,如果没有人类干预,地球会比现在低2℃,蔓延的冰盖和冰川会影响世界很多地区。人类排放的一些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氯氟烃等具有吸收红外线辐射的功能,这些气体被称为“温室气体”。它们在大气中大量存在,如同一个罩子,把地面上散发的热量阻挡,就像“暖房”一样,造成地表温度的上升。科学家们认为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可能会控制全球气候变暖,防止生态平衡破坏、农业变异、冰川融化等灾害发生。

当然,根据现代环境科学研究,对温室效应和全球候气变暖的相关程度,还在进一步探索。但人们确实已经感受到全球气候变暖和异常,在这方面,科学家提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也许是防患于未然吧。

排放温室气体的人类活动包括:所有的化石能源燃烧活动排放二氧化碳。在化石能源中,煤含碳量最高,石油次之,天然气较低;化石能源开过程中的煤炭瓦斯、天然气泄漏排放二氧化碳和甲烷;水泥、石灰、化工等工业生产过程排放二氧化碳;水稻田、牛羊等反刍动物消化过程排放甲烷;土地利用变化减少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废弃物排放甲烷和氧化亚氮。人类燃烧煤、油、天然气和树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进入大气层后使地球升温,使碳循环失衡,改变了地球生物圈的能量转换形式。

世界上的森林主要分为寒带(北方)森林、温带森林和热带森林3类。据专家介绍,今天的森林生态系统,是大自然经过8000年的进化才逐渐形成的。今天,所有的原始森林都沦为伐木业大规模开利用的目标。在热带地区,许多现在已荡然无存的森林就是在过去的50年被砍伐一空的。仅1960~1990年,就有超过4.5亿公顷的热带森林被吞噬,占世界热带森林总面积的20%;还有数百万公顷的热带森林在砍伐、农田开垦和矿产开中退化。

而且,全球的非法砍伐和非法木材产品交易还在继续加剧,尤其是在拥有热带森林的发展中国家和执法不力的俄罗斯等国。而国际市场对廉价木材产品的需求,又进一步恶化了这一状况。

间气候变化问题小组根据气候模型预测,到2100年为止,全球气温估计将上升大约1.4~5.8℃。根据这一预测,全球气温将出现过去10万年中从未有过的巨大变化,从而给全球环境带来潜在的重大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造成的影响

大事记 193年——罗马皇帝迪迪乌斯·朱利安努斯遇刺身亡。 352年一一中华文明之保护者——冉闵被杀 1204年——法国国王菲利普·奥古斯都征服鲁昂 1215年——金朝控制下的北京被蒙古人占领。 1252年——阿方索十世(阿尔丰沙十世)当选为卡斯蒂利亚和莱昂(西班牙)国王 1524年——德国农民战争爆发。 1533年——安妮·博林(安妮博林)成为英国王后 1792年——肯塔基州成为美国第15个州 1796年——田纳西州成为美国第16个州 1812年——美国总统詹姆斯·麦迪逊要求国会同意对英国宣战 1831年——詹姆斯·罗斯发现北磁极 1855年——美国军事冒险家威廉·华尔克征服尼加拉瓜 1857年——法国作家夏尔·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出版 1898年——维新派妇女团体创办中国女学会书塾 1904年——胶济铁路通车 1910年——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的探险队离开英国赴南极 1911年——保路同志会成立 1917年——吴虞呼吁男女平权 1920年——阿道尔弗·德·拉·韦尔塔就任墨西哥总统 1925年——上海总工会公开成立 1927年——日本出兵中国山东 1929年——孙中山先生的灵柩由北京香山碧云寺运来安葬 1933年——苏区尝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1936年——两广出师北上抗日 1936年——中国抗日红军大学成立,全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西北抗日红军大学,于1937.1.20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1937年——周恩来与蒋介石在庐山谈判 1941年——纳粹德国占领希腊克里特岛 1943年——中央通过并发出《关于领导方法的决定》 1943年——致电彭德怀重新估计抗日战争 1946年——罗马尼亚亲纳粹的***扬·安东内斯库被枪 决 1950年——新中国第一个国际儿童节 1956年——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大会举行 陆定一作重要指示 1956年——院正式批准成立北京**学院,任命王阑西为首任院长。 1957年——中央气象局(现中国气象局)开始每日公布各地天气预报 1958年——中国***中央委员会主办的理论刊物《红旗》杂志创刊 1958年——中央发出《关于加强协作区工作的决定》 1963年——肯尼亚宣布自治 14年——英国弗利克斯堡化工厂发生爆 炸,28人死亡 19年——罗得西亚(现津巴布韦)90年来第一位黑人***上台 1980年——美国CNN开始运营 1981年——中国儿童**制片厂在北京成立 1981年——新中国第一张全国性英文报纸——《中国日报》在北京正式创刊 1985年——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在北京成立,首任会长周培源 1988年——中央发出《关于党和国家机关必须保持廉洁的通知》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施行。 1991年——中央台办负责人谈海峡两岸关系 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正式施行 1992年——我国发行三种金属人民币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正式施行。 19年——香港至北京接力长跑活动起跑 19年——伊叙两国边界正式开放 2000年——“专利法条约”签署 2001年——尼泊尔皇室血案,王子迪彭德拉将尼泊尔比兰德拉国王、王后艾什瓦尔雅等多名王室成员后自杀身亡。 2001年——海豚馆谋杀案:一个哈马斯分子在以色列特拉维夫的一家迪斯科舞厅里引爆 ,造成21人死亡。 2003年——CCTV动画大片《哪吒》正式首映 2003年——三峡工程二期竣工,开始蓄水 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障措施条例》正式施行。 2004年——中国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开始实施。此政策对已经实行了十多年的进口汽车保税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规定从2005年起,所有进口口岸保税区不得存放以进入国内市场为目的的汽车。 2005年——首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在杭州开幕 2005年——荷兰公民投票拒绝通过欧盟宪章 2005年——福建电视台少儿频道开播 2006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正式施行。 2007年——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鑫诺三号 ”通信卫星,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100次发射。 2008年——中国大陆所有超市、卖场开始实行有偿提供塑料袋。 2008年——“演艺界512关爱行动”在香港西九龙中天地举行,近500名艺人参加演出。 2008年——环球唱片公司发生火灾。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同时废止。 2009年—— 法航空客A330客机 在巴西纳塔尔和西非利比里亚之间的大西洋中部海域坠毁

6月1日发生了什么历史

1.气候变得更暖和,冰川消融,海平面将升高,引起海岸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生态群丧失,海岸侵蚀 全球变暖的可怕后果,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层,沿海土地盐渍化等,从而造成海岸、河口、海湾自然生态环境失衡,给海岸带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2.水域面积增大。水分蒸发也更多了,雨季延长,水灾正变得越来越频繁。遭受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遭受风暴影响的程度和严重性加大,水库大坝寿命缩短。

3.气温升高可能会使南极半岛和北冰洋的冰雪融化。北极熊和海象会渐渐灭绝。

4.许多小岛将会无影无踪

5.因为还有热力惯性的作用,现有的温室气体还将继续影响我们的生活。

6.温度升高,会影响人的生育,精子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7..原有生态系统的改变。

8.对生产领域的,例如: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部门

9.将感染疾病等传染病……病菌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厄尔尼诺现象,干旱,洪涝,热浪等) ,扩大疫情的流行,对人体健康危害……

对气候的影响

将更多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中所造成的危害,谁也无法确切地说明将来会有多严重?科学家正在估算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危害。按目前的技术水平计算,2004年才能阐明大气中二氧化碳形成和消解的机理,这样就能发现温室效应是如何产生的。2006年才能准确的预知因地球升温而造成的海平面上升。然而真正理解这一切要到2050年。显然,科学家和政治家都不会等到进一步的结果出来才取防治措施,现在的观察和研究成果应该都让公众了解,才不至于使人们不得不在50年后自咽苦果。

温室效应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一直在起作用。如果没有温室效应,地球表面就会寒冷无比,温度就会降到零下20℃,海洋就会结冰,生命就不会形成。因此,我们面临的不是有没有温室效应的问题,而是人类通过燃烧化石燃料把大量温室气体排入大气层,致使温室效应与地球气候发生急剧变化的问题。

温室效应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由于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大量森林的砍伐,致使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由于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温室效应,在过去100年里,全球地面平均温度大约已升高了0.3—0.6℃,到2030年估计将再升高1—3℃。

当全世界的平均温度升高1℃,巨大的变化就会产生:海平面会上升,山区冰川会后退,积雪区会缩小。由于全球气温升高,就会导致不均衡的降水,一些地区降水增加,而另一些地区降水减少。如西非的萨赫勒地区从1965年以后干旱化严重;我国华北地区从1965 年起,降水连年减少,与50年代相比,现在华北地区的降水已减少了1/3,水减少了1/2;我国每年因干旱受灾的面积约4亿亩,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 当全世界的平均温度升高3℃,人类也已经无力挽回了,全球将会粮食吃紧。 由于气温升高,在过去100年中全球海平面每年以1——2毫米的速度在上升,预计到2050年海平面将继续上升30—50厘米,这将淹没沿海大量低洼土地;此外,由于气候变化导致旱涝、低温等气候灾害加剧,造成了全世界每年约数百亿以上美元的经济损失。

冰川融化

近年来,人们对从巴塔哥尼亚到瑞士的阿尔卑斯山地区的冰川因为“温室”气体的排放和普遍认为的 南极冰川融化速度加快温室效应而融化的情况进行了观察。在南亚地区,问题并不是冰川是否在融化,而是融化的速度有多快?虽然全球变暖的许多不良影响可能要到21世纪末才会变得非常严重,但是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中国和不丹等地的冰川融水可能很快就会给人们造成麻烦。

国际冰雪委员会(ICSI)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喜玛拉雅地区冰川后退的速度比世界其它任何都要快。如果目前的融化速度继续下去,这些冰川在2035年之前消失的可能性非常之大”。国际冰雪委员会负责人塞义德·哈斯内恩说:“即使冰川融水在60至100年的时间里干涸,这一生态灾难的影响范围之广也将是令人震惊的。”

位于恒河流域的喜玛拉雅山东部地区冰川融化的情况最为严重,那些分布在“世界屋脊”上的从不丹到克什米尔地区的冰川退缩的速度最快。以长达3英里的巴尔纳克冰川为例,这座冰川是4000万——5000万年前印度次大陆与亚洲大陆发生碰撞而形成的许多冰川之一,自1990年以来,它已经后退了半英里。在经过了19年严寒的亚北极区冬季之后,科学家们曾经预计这条冰川会有所扩展,但是它在1998年夏天反而进一步后退了。

疾病肆虐

哈佛大学新病和复发病研究所的保罗.受泼斯坦注意到,植物也随雪线而移动,全世界山峰上的植物都在上移。随着山峦顶峰的变暖,海拔较高处的环境也越来越有利于蚊子和它们所携带的疟原虫子这样的微生物生存。

西尼罗、疟疾、黄热病等热带传染病自1987年以来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密西西比、德克萨斯、亚利桑那、加利福尼亚和科罗拉多等地相继爆发,一再证实了专家们关于气候变暖,一些热带疾病将向较冷的地区传播的科学推断。

新冰河期

关于全球变暖的另一项研究结果更令人吃惊,由北极冰原融化,降雨量增加,以及风的类型的不断改变,大量淡水正汇入北大西洋,对墨西哥湾暖流造成破坏,从而切断北大西洋暖流。正是这些暖流把温暖的表层水从加勒比海带到欧州西北部,并使欧洲形成温暖的气候。而北大西洋暖流一旦因全球变暖被切断后,欧洲西北部温度可能会下降5-8℃之多,欧洲可能面临一次新的冰河时代!

这项研究是位于阿伯丁的苏格兰海洋实验所分析了设在兰群岛海域到法罗群岛海域之间自1893年以来的1.7万多次海水盐度测量结果得出的。在过去的每20年中,流向南部的深层海水盐度变得越来越小,浓度越来越低,这表明有更多的淡水从大西洋北部汇入了该地区。这些新数据第一次充分证明了德国科学家在大约3年前设计的计算机模型。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急剧升高,而世界人口将在2050年之前达到100亿。“我们的世界正在朝着由人造设施来代替现有免费自然的方向发展”,明尼苏达大学的戴维·蒂尔曼说。但是,我们还没有掌握自然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在2.45亿年前的二叠纪大灭绝中,96%的物种灭亡了。后来随着许多新物种的出现,地球上终于恢复了丰富的种群,但是这个过程足足经历了一亿年。威尔逊说:“一些人认为,自然界会复兴人类所毁灭的一切” 。谚语云:“只要有足够的时间,万物皆可应运而生。”或许自然界真的能够恢复一切,但这个漫长的过程对于现代人类无论如何是没有意义的。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天气最动人的特质就在于它的变化多端。1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们仍然在为准确预报天气情况而努力,在控制气候方面却收效甚微;然而,对环境的破坏却是史无前例的。

生态

首先,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降水重新分布,改变了当前的世界气候格局;其次,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和破坏了生物链、食物链,带来更为严重的自然恶果。例如,有一种候鸟,每年从澳大利亚飞到我国东北过夏天,但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使我国东北气温升高,夏天延长,这种鸟离开东北的时间相应变迟,再次回到东北的时间也相应延后。结果导致这种候鸟所吃的一种害虫泛滥成灾,毁坏了大片森林。另外,有关环境的极端增加,比如干旱、洪水等。

政治

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就等于是限制了对能源的消耗,必将对世界各国产生制约性的影响。应在发展中国家“减排”,还是在发达国家“减排”成为各国讨论的焦点问题。发展中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增加,2013年后的“减排”问题必然会集中在发展中国家。有关阻止全球气候变暖的科学问题必然引发“南北关系”问题,从而使气候问题成为一个国际性政治问题。

气候

全球气候变暖使大陆地区,尤其是中高纬度地区降水增加,非洲等一些地区降水减少。有些地区极端天气气候(厄尔尼诺、干旱、洪涝、雷暴、冰雹、风暴、高温天气和沙尘暴等)出现的频率与强度增加。

海洋

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海洋中蒸发的水蒸气量大幅度提高,加剧了变暖现象。而海洋总体热容量的减小又可抑制全球气候变暖。另外,由于海洋向大气层中释放了过量的二氧化碳,因而真正的罪魁祸首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群落。

农作物

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有利有弊。其一,全球气温变化直接影响全球的水循环,使某些地区出现旱灾或洪灾,导致农作物减产,且温度过高也不利于生长。其二,降水量增加尤其在干旱地区会积极促进农作物生长。全球气候变暖伴随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也会促进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从而提高产量。其三,温度的增加有利于高纬地区喜湿热的农作物提高产量。

生物

全球变暖南极惊现的新物种 南极发现新生物

由于全球变暖导致南极的两大冰架先后坍塌,一个面积达1万平方公里的海床显露出来,在此考察的来自14个国家的科学家因此得以发现很多未知的新物种,看看这些奇怪生物的,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例如,类似章鱼、珊瑚和小虾的生物。研究者们把南极海床区域的生物共分类1000个物种。研究者认为全球持续升温导致南极冰架崩解,从而影响了海洋生物的生活环境。

全球科学考察队在经历10周的南极探索期间,利用遥控的工作车对海床的生物首次作了较全面的观测。而在冰架崩解之前,科学家唯一的观测途径则是通过在冰层内钻孔。 南极发现新生物数千年来,南极威德尔海10000平方千米的海床被100米厚的Larsen A冰架和Larsen B冰架覆盖着。而最近几年里,这些冰架开始崩解,因此原来这块世界最原始生态海域出现了许多新的物种。

这次科考活动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勘查南极本土的生命形式,以及研究由于冰架崩解后产生的新生物类型。科学家Julian Gutt称,在本次发现中有95%的生物是南极本土的,另外5%的生物是在冰架崩解后新生的。 [3]

人体健康

(1)全球气候变暖直接导致部分地区夏天出现超高温,心脏病及引发的各种呼吸系统疾病,每年都会夺去很多人的生命,其中又以新生儿和老人的危险性最大。

(2)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臭氧浓度增加,低空中的臭氧是非常危险的污染物,会破坏人的肺部组织,引发哮喘或其他肺病。

(3)全球气候变暖还会造成某些传染性疾病传播。

北极冰山融化将释放有毒化学物质

单一光子无法超越光速的极限  科学家发现,若全球气温持续上升,北极冰山融化将释放大量被捕获、截留在冰和冷水中的有毒化学物质。研究者警告这些聚集在极地的大量的毒物是未知的,它们的释放将严重危及海洋生物和人类生存环境。这些将渗出的化学物质包括杀虫剂DDT、氯丹等。所有这些都是持续性的有机污染物,或会导致癌症和先天缺陷,此前被北极的冰层和冻水捕获。但挪威和加拿大的科学家在监测1993年和2009年空气中有机污染物的测量结果时发现,全球变暖正在使这些污染物重获“新生”。研究组成员海利·洪表示:“下一步要查明在北极有多少污染物且以怎样的速度在泄漏。”

全球变暖所引起的问题,地理角度。越详越好

所有在6月1日发生的事如下:

193年——罗马皇帝迪迪乌斯·朱利安努斯遇刺身亡。

352年——中华文明之保护者冉闵被杀

1204年——法国国王菲利普·奥古斯都征服鲁昂

1215年——金朝控制下的北京被蒙古人占领。

1252年——阿方索十世(阿尔丰沙十世)当选为卡斯蒂利亚和莱昂(西班牙)国王

1524年——德国农民战争爆发。

1533年——安妮·博林(安妮博林)成为英国王后

1792年——肯塔基州成为美国第15个州

1796年——田纳西州成为美国第16个州

1812年——美国总统詹姆斯·麦迪逊要求国会同意对英国宣战

1831年——詹姆斯·罗斯发现北磁极

1855年——美国军事冒险家威廉·华尔克征服尼加拉瓜

1857年——法国作家夏尔·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出版

1898年——维新派妇女团体创办中国女学会书塾

1904年——胶济铁路通车

1910年——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的 探险队离开英国赴南极

1911年——保路同志会成立

1917年——吴虞呼吁男女平权

1920年——阿道尔弗·德·拉·韦尔塔就任墨西哥总统

1925年——上海总工会公开成立

1927年——日本出兵中国山东

1929年——孙中山先生的灵柩由北京香山碧云寺运来安葬

1933年——苏区尝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1936年——两广出师北上抗日

1936年——中国抗日红军大学成立,全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西北抗日红军大学,于1937年1月20日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1937年——周恩来与蒋介石在庐山谈判

1941年——纳粹德国占领希腊克里特岛

1943年——中央通过并发出《关于领导方法的决定》

1943年——致电彭德怀重新估计抗日战争

1946年——罗马尼亚亲纳粹的***扬·安东内斯库被

1950年——新中国第一个国际儿童节

1956年——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大会举行陆定一作重要指示

北京**学院

1956年——院正式批准成立北京**学院,任命王阑西为首任院长。

1957年——中央气象局(现中国气象局)开始每日公布各地天气预报

1958年——中国***中央委员会主办的理论刊物《红旗》杂志创刊

1958年——中央发出《关于加强协作区工作的决定》

1963年——肯尼亚宣布自治

14年——英国弗利克斯堡化工厂发生爆炸,28人死亡

19年——罗得西亚(现津巴布韦)90年来第一位黑人***上台

1980年——美国CNN开始运营

1981年——中国儿童**制片厂在北京成立

1981年——新中国第一张全国性英文报纸——《中国日报》在北京正式创刊

1985年——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在北京成立,首任会长周培源

1987年——中国儿童**制片厂成立

1988年——中央发出《关于党和国家机关必须保持廉洁的通知》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施行。

1991年——中央台办负责人谈海峡两岸关系

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正式施行

1992年——我国发行三种金属人民币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正式施行

19年——香港至北京接力长跑活动起跑

19年——伊叙两国边界正式开放

1999年——人类首次发现超过一百万位的素数2^62593-1

2000年——“专利法条约”签署

2001年——尼泊尔皇室血案,王子迪彭德拉将尼泊尔比兰德拉国王、王后艾什瓦尔雅等多名王室成员后自杀身亡。

2001年——海豚馆谋杀案:一个哈马斯分子在以色列特拉维夫的一家迪斯科舞厅里引爆,造成21人死亡。

2003年——中央电视台动画大片《哪吒》正式首映

2003年——三峡工程二期竣工,开始蓄水

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障措施条例》正式施行。

2004年——中国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开始实施。此政策对已经实行了十多年的进口汽车保税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规定从2005年起,所有进口口岸保税区不得存放以进入国内市场为目的的汽车。

2005年——首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在杭州开幕

2005年——荷兰公民投票拒绝通过欧盟宪章

2005年——福建电视台少儿频道开播

2006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施行。

2007年——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鑫诺三号”通信卫星,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100次发射。

2007年——中国与哥斯达黎加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

2008年——中国大陆所有超市、卖场开始实行有偿提供塑料袋。

2008年——“演艺界512关爱行动”在香港西九龙中天地举行,近500名艺人参加演出。

2008年——环球唱片公司发生火灾。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同时废止。

2009年——法航空客A330客机在巴西纳塔尔和西非利比里亚之间的大西洋中部海域坠毁。

2010年——日本著名歌手木村KAELA、及演员瑛太订婚。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最后一个国家馆——伊拉克国家馆正式开馆,这也是伊拉克首次参加世博会。至此上海世博会246个官方参展者的所有展馆都已全部向公众开放。当天是世博开园第32天,同时也是缅甸国家馆日,经票检入园参观者达到31.11万,累计入园人数834.55万。

2011年——全国铁路所有动车组列车实名制。

2012年——微软发布Windows 8 RP版本。

2012年——百度发动“百度公益一小时”。2012年6月1日11:00~12:00活动期间,共有360202位网友为贫困山区学童送出祝福。这次,百度共为贫困地区学童送出360202份免费午餐,总额达到1080606元。

2012年——实现中日两国币种直接兑换

2016年——叙军、俄罗斯战机和美国主导的国际联军对叙利亚北部地区的空袭造成至少42人死亡。

更多资料可见网页链接

求纳,谢谢哦

谁告诉我冰川融化的原因,越详细越好

对气候的影响

将更多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中所造成的危害,谁也无法确切地说明将来会有多严重?科学家正在估算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危害。按目前的技术水平计算,2004年才能阐明大气中二氧化碳形成和消解的机理,这样就能发现温室效应是如何产生的。2006年才能准确的预知因地球升温而造成的海平面上升。然而真正理解这一切要到2050年。显然,科学家和政治家都不会等到进一步的结果出来才取防治措施,现在的观察和研究成果应该都让公众了解,才不至于使人们不得不在50年后自咽苦果。 

温室效应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一直在起作用。如果没有温室效应,地球表面就会寒冷无比,温度就会降到零下20℃,海洋就会结冰,生命就不会形成。因此,我们面临的不是有没有温室效应的问题,而是人类通过燃烧化石燃料把大量温室气体排入大气层,致使温室效应与地球气候发生急剧变化的问题。 

温室效应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由于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大量森林的砍伐,致使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由于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温室效应,在过去100年里,全球地面平均温度大约已升高了0.3—0.6℃,到2030年估计将再升高1—3℃。 

当全世界的平均温度升高1℃,巨大的变化就会产生:海平面会上升,山区冰川会后退,积雪区会缩小。由于全球气温升高,就会导致不均衡的降水,一些地区降水增加,而另一些地区降水减少。如西非的萨赫勒地区从1965年以后干旱化严重;我国华北地区从1965 年起,降水连年减少,与50年代相比,现在华北地区的降水已减少了1/3,水减少了1/2;我国每年因干旱受灾的面积约4亿亩,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 当全世界的平均温度升高3℃,人类也已经无力挽回了,全球将会粮食吃紧。 由于气温升高,在过去100年中全球海平面每年以1——2毫米的速度在上升,预计到2050年海平面将继续上升30—50厘米,这将淹没沿海大量低洼土地;此外,由于气候变化导致旱涝、低温等气候灾害加剧,造成了全世界每年约数百亿以上美元的经济损失。

冰川融化

近年来,人们对从巴塔哥尼亚到瑞士的阿尔卑斯山地区的冰川因为“温室”气体的排放和普遍认为的温室效应而融化的情况进行了观察。在南亚地区,问题并不是冰川是否在融化,而是融化的速度有多快?虽然全球变暖的许多不良影响可能要到21世纪末才会变得非常严重,但是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中国和不丹等地的冰川融水可能很快就会给人们造成麻烦。 

国际冰雪委员会(ICSI)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喜玛拉雅地区冰川后退的速度比世界其它任何都要快。如果目前的融化速度继续下去,这些冰川在2035年之前消失的可能性非常之大”。国际冰雪委员会负责人塞义德·哈斯内恩说:“即使冰川融水在60至100年的时间里干涸,这一生态灾难的影响范围之广也将是令人震惊的。” 

位于恒河流域的喜玛拉雅山东部地区冰川融化的情况最为严重,那些分布在“世界屋脊”上的从不丹到克什米尔地区的冰川退缩的速度最快。以长达3英里的巴尔纳克冰川为例,这座冰川是4000万——5000万年前印度次大陆与亚洲大陆发生碰撞而形成的许多冰川之一,自1990年以来,它已经后退了半英里。在经过了19年严寒的亚北极区冬季之后,科学家们曾经预计这条冰川会有所扩展,但是它在1998年夏天反而进一步后退了。

疾病肆虐

哈佛大学新病和复发病研究所的保罗.受泼斯坦注意到,植物也随雪线而移动,全世界山峰上的植物都在上移。随着山峦顶峰的变暖,海拔较高处的环境也越来越有利于蚊子和它们所携带的疟原虫子这样的微生物生存。 

西尼罗、疟疾、黄热病等热带传染病自1987年以来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密西西比、德克萨斯、亚利桑那、加利福尼亚和科罗拉多等地相继爆发,一再证实了专家们关于气候变暖,一些热带疾病将向较冷的地区传播的科学推断。

新冰河期

关于全球变暖的另一项研究结果更令人吃惊,由北极冰原融化,降雨量增加,以及风的类型的不断改变,大量淡水正汇入北大西洋,对墨西哥湾暖流造成破坏,从而切断北大西洋暖流。正是这些暖流把温暖的表层水从加勒比海带到欧州西北部,并使欧洲形成温暖的气候。而北大西洋暖流一旦因全球变暖被切断后,欧洲西北部温度可能会下降5-8℃之多,欧洲可能面临一次新的冰河时代! 

这项研究是位于阿伯丁的苏格兰海洋实验所分析了设在兰群岛海域到法罗群岛海域之间自1893年以来的1.7万多次海水盐度测量结果得出的。在过去的每20年中,流向南部的深层海水盐度变得越来越小,浓度越来越低,这表明有更多的淡水从大西洋北部汇入了该地区。这些新数据第一次充分证明了德国科学家在大约3年前设计的计算机模型。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急剧升高,而世界人口将在2050年之前达到100亿。“我们的世界正在朝着由人造设施来代替现有免费自然的方向发展”,明尼苏达大学的戴维·蒂尔曼说。但是,我们还没有掌握自然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在2.45亿年前的二叠纪大灭绝中,96%的物种灭亡了。后来随着许多新物种的出现,地球上终于恢复了丰富的种群,但是这个过程足足经历了一亿年。威尔逊说:“一些人认为,自然界会复兴人类所毁灭的一切” 。谚语云:“只要有足够的时间,万物皆可应运而生。”或许自然界真的能够恢复一切,但这个漫长的过程对于现代人类无论如何是没有意义的。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天气最动人的特质就在于它的变化多端。1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们仍然在为准确预报天气情况而努力,在控制气候方面却收效甚微;然而,对环境的破坏却是史无前例的。

生态

首先,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降水重新分布,改变了当前的世界气候格局;其次,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和破坏了生物链、食物链,带来更为严重的自然恶果。例如,有一种候鸟,每年从澳大利亚飞到我国东北过夏天,但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使我国东北气温升高,夏天延长,这种鸟离开东北的时间相应变迟,再次回到东北的时间也相应延后。结果导致这种候鸟所吃的一种害虫泛滥成灾,毁坏了大片森林。另外,有关环境的极端增加,比如干旱、洪水等。

政治

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就等于是限制了对能源的消耗,必将对世界各国产生制约性的影响。应在发展中国家“减排”,还是在发达国家“减排”成为各国讨论的焦点问题。发展中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增加,2013年后的“减排”问题必然会集中在发展中国家。有关阻止全球气候变暖的科学问题必然引发“南北关系”问题,从而使气候问题成为一个国际性政治问题。

气候

全球气候变暖使大陆地区,尤其是中高纬度地区降水增加,非洲等一些地区降水减少。有些地区极端天气气候(厄尔尼诺、干旱、洪涝、雷暴、冰雹、风暴、高温天气和沙尘暴等)出现的频率与强度增加。

海洋

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海洋中蒸发的水蒸气量大幅度提高,加剧了变暖现象。而海洋总体热容量的减小又可抑制全球气候变暖。另外,由于海洋向大气层中释放了过量的二氧化碳,因而真正的罪魁祸首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群落。

农作物

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有利有弊。其一,全球气温变化直接影响全球的水循环,使某些地区出现旱灾或洪灾,导致农作物减产,且温度过高也不利于生长。其二,降水量增加尤其在干旱地区会积极促进农作物生长。全球气候变暖伴随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也会促进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从而提高产量。

说远一点会导致下一次冰河期。

全球变暖的后果

1.对气候的影响

随着温度的上升,预计有些地区的水灾、旱灾、火灾及热浪冲击的发生率也会上升。

——IPCC1995年报告

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并进一步发展,有些国家的整个国土最终将变得不适于人类居住。

——兰姆

将更多的二氧化碳和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中所造成的危害,谁也无法确切地说明将来会有多严重?科学家正在估算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危害。按目前的技术水平计算,2004年才能阐明大气中二氧化碳形成和消解的机理,这样就能发现温室效应是如何产生的。2006年才能准确的预知因地球升温而造成的海平面上升。然而真正理解这一切要到2050年。显然,科学家和政治家都不会等到进一步的结果出来才取防治措施,现在的观察和研究成果应该都让公众了解,才不至于使人们不得不在50年后自咽苦果。

温室效应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一直在起作用。如果没有温室效应,地球表面就会寒冷无比,温度就会降到零下20摄氏度,海洋就会结冰,生命就不会形成。因此,我们面临的不是有没有温室效应的问题,而是人类通过燃烧化石燃料把大量温室气体排入大气层,致使温室效应与地球气候发生急剧变化的问题。

温室效应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黄荣辉院士说:“由于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大量森林的砍伐,致使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由于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温室效应,在过去100年里,全球地面平均温度大约已升高了0.3——0.6摄氏度,到2030年估计将再升高1——3摄氏度”。

当全世界的平均温度升高1摄氏度,巨大的变化就会产生:海平面会上升,山区冰川会后退,积雪区会缩小。由于全球气温升高,就会导致不均衡的降水,一些地区降水增加,而另一些地区降水减少。如西非的萨赫勒地区从1965年以后干旱化严重;我国华北地区从1965 年起,降水连年减少,与50年代相比,现在华北地区的降水已减少了1/3,水减少了1/2;我国每年因干旱受灾的面积约4亿亩,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

由于气温升高,在过去100年中全球海平面每年以1——2毫米的速度在上升,预计到2050年海平面将继续上升30——50厘米,这将淹没沿海大量低洼土地;此外,由于气候变化导致旱涝、低温等气候灾害加剧,造成了全世界每年约数百亿以上美元的经济损失。

因此,全球气候变化预测不仅成为国际上重要的科学研究课题,而且已成为我国在制定政策与进行经济建设决策的依据。特别是1992年6月联合国的环境与发展大会上,许多国家已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并于1995年3月已开缔约国第一次大会,这标场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我国为促进本国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所发须考虑的一个重要的科学和有关环境政策问题。

早在1987年的气候分析就说明,发生在埃塞俄比亚、苏丹和索马里等非洲国家的日益严重的饥荒和降雨模式的巨变是一致的。据4月27日法新社记者报道,位于埃塞俄比亚南部的欧加登地区是一个生活着约300万游牧民的半荒凉地区,3年来一直没有下雨,牛、羊,甚至骆驼都已渴死。年——1985年的干旱夺走近100万人的生命。现在,800万人等待着食品紧急援助。在将一个半世纪以来的气候测量资料与近几十年降水模式的巨大变动对比后,结论是,“20世纪50年代以前,降水量一直没有什么变化,到了50年代,经过相对雨水较多的一段时期之后,北非和中东降雨量极大地减少。”近40年来,干旱持续,并且出现得更加频繁,同一时期“欧洲的降水量显著增加”。这40年的气温变化趋势是造成反复、持久饥荒的因素之一。研究人员担心,这一趋势只是全球变暖的早期结果。

西班牙气象局的数据显示,2000年初是自1947年以来西班牙最干旱的冬天。大量种植区已不可能恢复在今后几个月中形势将更加恶化。水库的蓄水量仅达到50%,水消费量的80%已用于农业。事实上,目前每7名欧洲人中就有1人不能饮用自来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说:“水的缺乏将成为今后25年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必须立即改变目前导致生态系统恶化的习惯。”

气候专家兰姆针对上述萨赫勒地区最近40年的气候变化趋势及随之而来的饥荒和逃亡状况说,“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并进一步发展,有些国家的整个国土最终将变得不适于人类居住”。尽管气候学家们还是不愿意把全球变暖和这些灾难明确地联系起来,但这并不影响以下的必然结论:不管气候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在现代化的、富裕的全球文明之中,仍有一些脆弱的社会正多多少少由于气候型态的变化而承受巨大的苦难。目前,对于受难的人们,世界上其他地区除了修修补补之外,提不出真正的解决办法。而且,虽然几乎全世界的科学界都在大声疾呼,人类文明的现行模式正在使星球气候条件发生巨变,其后果很可能数倍于近10000年来人类所经历过的后果,我们对于正在形成的灾难的主要成因却仍然毫无作为。

事实上这一结果现在已经明显感觉到了,正如IPCC1995年报告中说:“随着温度的上升,预计有些地区的水灾、旱灾、火灾及热浪冲击的发生率也会上升”。

2.冰川融化

即使冰川融水在60至100年的时间里干涸,这一生态灾难的影响范围之广也将是令人震惊的。

——塞义德·哈斯内恩

如果全球变暖趋势得不到控制,孟加拉国将近20%的地区在15年内可能被水淹没。

——赛义达·乔杜里

1998年是美国东部历史上有记录以来最温暖的年份,这一年南极2850平方千米的冰盖从威尔金斯和拉尔森冰架上分裂出去。南极巨大冰盖的其他部分也在全线后撤之中。

印度尼西亚的卡斯坦兹山是热亚洲唯一山顶常年积雪的山峰。但在最近几个世纪以来,卡斯坦兹山的冰川已明显地缩小,结果使雪线上升了大约100米。

除两极地区的冰冠以外,喜玛拉雅冰川是世界冰体最大的组成部分,共约有1.5万条冰川。这些冰川的融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河流——印度河与恒河的水源。如果这两条大河的水源枯竭或者逐渐减少为涓涓细流,农业社会的基本组成元素就会遭到彻底的破坏。

近年来,人们对从巴塔哥尼亚到瑞士的阿尔卑斯山地区的冰川因为“温室”气体的排放和普遍认为的温室效应而融化的情况进行了观察。在南亚地区,问题并不是冰川是否在融化,而是融化的速度有多快?虽然全球变暖的许多不良影响可能要到21世纪末才会变得非常严重,但是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中国和不丹等地的冰川融水可能很快就会给人们造成麻烦。

国际冰雪委员会(ICSI)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喜玛拉雅地区冰川后退的速度比世界其它任何都要快。如果目前的融化速度继续下去,这些冰川在2035年之前消失的可能性非常之大”。国际冰雪委员会负责人塞义德·哈斯内恩说:“即使冰川融水在60至100年的时间里干涸,这一生态灾难的影响范围之广也将是令人震惊的。”

位于恒河流域的喜玛拉雅山东部地区冰川融化的情况最为严重,那些分布在“世界屋脊”上的从不丹到克什米尔地区的冰川退缩的速度最快。以长达3英里的巴尔纳克冰川为例,这座冰川是4000万——5000万年前印度次大陆与亚洲大陆发生碰撞而形成的许多冰川之一,自1990年以来,它已经后退了半英里。在经过了19年严寒的亚北极区冬季之后,科学家们曾经预计这条冰川会有所扩展,但是它在1998年夏天反而进一步后退了。

孟加拉国环境与森林部长赛义达·乔杜里指出:“如果全球变暖趋势得不到控制,孟加拉国将近20%的地区在15年内可能被水淹没。”

华盛顿州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的研究员、气候专家鲁比·伦发现,俄勒冈州和华盛顿州山区从11月下旬到来年3月下旬的降雪将变为降雨,从而使如今900多米的平均雪线上升到1250米。这将不仅仅使卡斯卡德山脉中部的滑雪胜地变为泥浆,重要的是将给干燥的山脉东侧的农民带来巨大的灾难,因为这些农民依靠山上春季的融冰雪水流下来灌溉他们的苹果树和小麦。

3.疾病肆虐

气候变暖,一些热带疾病将向较冷的地区传播。海拔较高处的环境也越来越有利于蚊子和它们所携带的疟原虫子这样的微生物生存。

——保罗.受泼斯坦

哈佛大学新病和复发病研究所的保罗.受泼斯坦注意到,植物也随雪线而移动,全世界山峰上的植物都在上移。随着山峦顶峰的变暖,海拔较高处的环境也越来越有利于蚊子和它们所携带的疟原虫子这样的微生物生存。

1985年之后在卢旺达.赞比亚.埃塞俄比亚.斯威土兰和马达加斯加的高海拨地区都出现过传染性疟疾。1988年马达加斯加高地的一次爆发杀死了10万多人。国际绿色和平组织的气象影响专家欧文.杰元逊认为,升温和降雨的增加,再加上不断增加的抗药性,这几种因素的协同一致,促成了这些疾病的流行。

在疟疾、黄热病和登革热这样的疾病向上、向外的扩散中,气候是个关键的因素,因为它既影响带病昆虫的安居之地,也影响疾病的传染性本身。传播疟疾的按蚊通常在冬天需要平均温度15.5摄氏度以上才能存活,疟原虫的活跃与感染,需要17.75摄氏度,如果平均温度增加2.5至3.7517.75摄氏度,就会使登革热的传播速度加倍。同时迁移的还有携带黄热病和登革热的伊蚊,它们此前局限于赤道两侧纬度大约35度的区域,全球升温将使它的活动范围扩展到纽约、芝加哥、北京、伊斯坦布尔和马德里。

这并非耸人听闻,1999年7月,西尼罗首次登陆西半球,袭击了纽约市,令市民和医疗卫生组织大为震惊,当局动用直升机和地面人员在市内大面积喷洒杀虫剂来消灾灭病。长期跟踪研究这种疾病的流行病学家和卫生专家把这种疾病的爆发流行照咎于全球气候大规模长期变化对当地气候的影响。专家们对一个日益谈暖的地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越来越担以,并提醒人们应该人新的疾病的爆发和它因气候变化的关系中吸取教训。据2000年元月报道,一个目前在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和亚利桑那州出现流感以后,包括纽约、宾夕法尼亚、新泽西、弗吉尼亚、马里兰和首都华盛顿在内的19个州都有这种疾病流和。引发上次流感的是一种称作“悉尼A型流感”的,流感导致的死亡率在美国呈上升之势,据一周内122个美国城市的数据,因患流感或肺炎而死亡的人数占死亡总数的7.8%。这不啻是2000年给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大国的一个警告。

西尼罗、疟疾、黄热病等热带传染病自1987年以来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密西西比、德克萨斯、亚利桑那、加利福尼亚和科罗拉多等地相继爆发,一再证实了专家们关于气候变暖,一些热带疾病将向较冷的地区传播的科学推断。

4.新冰河期

现在的物种灭绝率已经 “达到地质史上一次巨大灭绝性一半的水平”。

——戴维·蒂尔曼

关于全球变暖的另一项研究结果更令人吃惊,由北极冰原融化,降雨量增加,以及风的类型的不断改变,大量淡水正汇入北西洋,从而对墨西哥湾暖流造成破坏。正是这些暖流把温暖的表层水从加勒比海带到欧州西北部,并使欧洲形成温暖的气候。而墨西哥暖流一旦因全球变暖被切断后,欧洲西北部温度可能会下降5-8摄氏度之多,欧洲可能面临一次新的冰河时代!

这项研究是位于阿伯丁的苏格兰海洋实验所分析了设在兰群岛海域到法罗群岛海域之间自1893年以来的1.7万多次海水盐度测量结果得出的。在过去的每20年中,流向南部的深层海水盐度变得越来越小,浓度越来越低,这表明有更多的淡水从大西洋北部汇入了该地区。这些新数据第一次充分证明了德国科学家在大约3年前设计的计算机模型。

对这一问题严重性的认识,用哈佛大学生物学家受德华·O·威尔逊的话来说,现在的物种灭绝率已经 “达到地质史上一次巨大灭绝性一半的水平”。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急剧升高,而世界人口将在2050年之前达到100亿。“我们的世界正在朝着由人造设施来代替现有免费自然的方向发展”,明尼苏达大学的戴维·蒂尔曼说。但是,我们还没有掌握自然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在2.45亿年前的二叠纪大灭绝中,96%的物种灭亡了。后来随着许多新物种的出现,地球上终于恢复了丰富的种群,但是这个过程足足经历了一亿年。威尔逊说:“一些人认为,自然界会复兴人类所毁灭的一切” 。谚语云:“只要有足够的时间,万物皆可应运而生。”或许自然界真的能够恢复一切,但这个漫长的过程对于现代人类无论如何是没有意义的。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天气最动人的特质就在于它的变化多端。1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们仍然在为准确预报天气情况而努力,在控制气候方面却收效甚微;然而,对环境的破坏却是史无前例的。

美国全球变化研究主任迈克尔·麦克拉说,或许有一天人类将不得不认真考虑做一种完全不同的气候实验。全球变暖是由于燃烧化学物燃料,过量排放温室气体造成的,解决此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在太空中设置巨大镜子来使阳光辐射解度发生偏转。然而,正如新泽西州拉特洛斯大学环境预测中以主任罗尼.阿维萨说,“要控制气候的想法只存在于科幻中”。在对气候的控制走出科幻前,我们必须做力所能及的事。